中国环境管理杂志社
 
/ / /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国内刊号:CN:11-5806/X
国际刊号:ISSN:1674-6252
出刊日期:双月
期刊级别: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2)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扩展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版A刊扩展;2022版A刊扩展
 
《中国环境管理》期刊简介
《中国环境管理》(双月刊)创刊于1998年,是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央级刊物,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本专门研讨环境管理的环境期刊。
办刊宗旨:以学术情怀关注中国环保进程;以管理创新推动环境管理转型。
刊发内容:一是理论与方法研究:刊登有关环境管理理论、方法研究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二是学科动态:主要反映国内外环境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动向和综述。三是热点聚集:主要反映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 四是动态信息:环境管理领域的书讯、书评、会讯、会议综述、招聘信息、学者风采、项目招标、课题介绍、研究团队、管理创新、域外采风等。
主要栏目:绿色战略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战略与政策、管理研究、法治与社会等。
本刊为:RCCSE(B+)(2020第六版), CSSCI扩展版(2021-2022), AMI扩展(2022版), 高质量科技期刊(2022-T2),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查看详情
 
/ 稿 / /
 
 《中国环境管理》投稿须知
来稿请务必做到“齐、清、定”,研究论文所报道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环境管理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合理,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结论明确;无政治思想及国界、国名等错误,不涉及保密问题。有关理论的综述/评述/进展类稿件本刊一般采取专家约稿的方式。
为保证学术成果的纯洁性,本刊拒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论文以不超过10000字为宜(包括图、表、参考文献)。请直接登录本刊网站,注册后进入投稿系统进行投稿。作者需保证论文无泄密、署名无误、未正式发表、未一稿两投等,稿件文责自负,一切侵权事宜由作者负责。
作者不止一位且第一作者为非责任作者或研究生时,请指定一位责任作者(如导师),并在其中英文姓名的右上角加*号。获得基金资助、国家重大项目产出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基金名称及其编号。在首页脚注处提供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简要情况,格式为: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位,是否博导,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E-mail.。投稿时可提供1~3位非投稿单位同行专家的详细通讯方式和研究领域,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稿件送审时参考。
通过编辑部初审的稿件方可进入专家审查环节。作者投稿后20个工作日内,学科编辑将会做出送审、退修、退稿等处理,作者可登录投稿系统查询。一般稿件送审后2个月左右作者即可收到稿件的审查意见,但由于专家的审稿周期不确定,超期未审回的稿件系统会自动催审,请耐心等待。特殊情况下如果作者意欲改投,请务必先与编辑部联系。作者修改稿件的时间一般设定为15天,超期未修回的稿件将被视为作者自动撤稿,超期修回的稿件收稿日期将改为修回日期,本刊将按照收稿日期的顺序刊发稿件。
来稿录用与否由本刊编委会审定,稿件一经录用需按篇幅交纳论文发表费。本刊的发表周期一般为60~300天。稿件一经发表,编辑部将赠送作者2本样刊(请确保投稿时录入的通讯地址正确),并按照每千字40~100元的标准一次性支付稿酬。额外增加样刊的需另付费,并应在期刊付印前声明。
关于稿件各部分的具体要求说明:
题名:应简明、具体,正确表达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需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并应尽量不用副标题。
作者及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7人,仅限直接参与者或具体指导者,并能就论文内容进行答辩。作者中包含两院院士或外国学者时,须提供有其本人签名的同意信。作者署名及顺序在稿件送审后不得更改。为论文提供帮助的其他人可写在“致谢”项下,放在文章末尾。作者单位需标明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
摘要:采用报道式文体,应以第三人称撰写,具有自明性,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创新内容,给出重要结果和关键数据,须包含目的、方法、结果(需有定量数据)、结论等要素,文字表述规范准确,并避免对论文的内容作自我诠释、评价。中文摘要宜控制在400字左右;为利于国际检索,鼓励作者适当加长英文摘要(A4纸半页左右),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展望等。
关键词:列出3~8个,中、英文须一一对应。关键词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提供的规范词。英文关键词全部用小写(人名、缩写等例外)。关键词之间用“;”断开。
中图分类号:作者需根据文章内容标注文章的中图分类号,以便于文章被检索和引用。标准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2015年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可以标注两个及以上的分类号,但必须与内容相符,且不易过多。
正文:请按GB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撰写论文。试验研究类文章格式按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或结果与讨论)、结论顺序撰写,从“材料与方法”开始编章节标题序号,层次: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四级标题1.1.1.1。各章节标题应逻辑清晰、连贯、内容互为呼应。结论按“a) b) c) ”的形式分段列出,应是对主要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与研究展望,不宜进行自我评价,不能引用他人文献。
表格: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后。源于同一试验数据、经过简单代数运算而得到的数值不应列入表内,避免过分增加表格的长度、出现太多的栏目或空格。表格应层次简单,避免内容太多的大表或在表中使用化学结构式。数据来源请在表注中注明。有单位的务请标明。
插图:根据复杂程度和大小可分为单栏和通栏图。务请注明纵、横坐标轴的名称、物理量和单位;在形式上,图外不应有框线,图内不应有背景底纹或横线;图例不应有图例框,并应采用易区分的标识(如“·,D,×”等),避免采用粗细线条或不同颜色的线条(本刊为单色印刷,难以识别)。本刊将严格遵守《地图管理条例》的规定,请务必以国家标准地图为底图制作插图,否则本刊将不予发表。
参考文献:应在文中对国内外同行发表的特别是近期发表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反映,鼓励作者引用与论文相关的本刊近年发表的文章。为更好地体现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数量不应少于10篇,一般应有外文文献,并绝对避免二次引用文献。按照规定,所有电子文献均需由作者提供从相应网址下载的文献备份文件,各文献备份文件应按引用顺序编号,打包后交给编辑部备存(请在投稿时以“附件”形式发来)。本刊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所有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以“[序号]”的形式标注在文内引用处),并按在文内出现的顺序编号。待发表文献和非公开出版物不建议引用。文献中有多个作者的需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后加“,等(, et al)”。具体格式请参考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声明:本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签署先期数字出版协议,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期刊文献。与数字出版相关的版权归本刊编辑部所有,优先数字出版期刊的元数据、网页设计、支撑软件著作权归《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有关数字出版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已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注:如果作者不同意稿件数字出版或优先数字出版,请将文字说明交到编辑部,否则视为同意)。
点击在线投稿
 
/ / /
 
/ / /
 
 
/ / /
 
 
 
 

(c)2008-2018 学术规划网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